中国沧州位于河北省中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沿海城市之一。沧州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流经沧州 216 公里,是全域流经最长的设区市之一。历史长河孕育了运河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诗经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涌现出中医学开启者扁鹊、边塞诗人高适、元曲大家马致远、《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等历史名人。他们都为沧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云英就出生在河北沧州。已快到六十花甲的她,利用自己酿酒方面的专业知识,重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发誓要为自己家乡沧州“名片产品”——金丝小枣的再度复兴略尽绵薄之力。
一、让沧州小枣名扬四海
王云英生在河北沧州的农村,沧州金丝小枣有着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发展至今,沧州拥有3.5万公顷枣林,1996年,沧县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沧州金丝小枣在世博会、全国林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评会上屡获金奖。金丝小枣成为沧州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疆枣冲击着沧州及国内其它地区市场,削减了沧州金丝小枣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一降再降,这大大挫伤了枣农的种植积极性,出现大面积伐树现象,如此恶性循环,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沧州金丝小枣现状岌岌可危 !
王云英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样才能救沧州枣”,“不能就这样让沧州人多年的记忆没落了”,一定要重铸沧州金丝小枣之辉煌!王云英经过深思熟虑,利用她自己所学专长及十多年对枣酒的研究,最终决定:通过对金丝小枣进行精深加工,创业做枣酒。一是达到救枣的目的;二是带动枣农致富;三是为了大家身体健康;四是助力地方经济。王云英坚信:人一生择一事,用其心、竭其智、毕其力、终有成。即将退休的王云英说干就干,组建团队,买小型设备,进行小试,终于,经过精心准备,沧州千益红酒业公司成立了。
二、潜心研发出精品,惠及百姓健康
生产高营养的枣酒,要达到合理饮用对调理人体亚健康有帮助,并减少饮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这是王云英创业最大的梦想。
“其实酿酒不难,难的是怎么酿出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的枣酒。”为此,王云英查资料、做实验、广泛调研,还特意向拥有5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经验的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周老师请教中医药知识。
国宝级名老中医孙光周介绍,“枣”素有“长寿果”之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尼克酸等有益物质,金丝小枣又以丰富的抗氧化物和铁含量闻名,不仅是健脾养弱促康健的食品,也是临床上治疗弱虚症的药品。而选择葛根、马齿苋、山楂等,则分别取其在提高肝细胞再生能力、增强心肌功能、活血化瘀等方面的功效。“补中益气,养血生津,补虚促健康。纵观枣酒组方及配制过程,再辅以药食同源的滋补食材,能起到更多的养生保健作用。”经过十余年无数次实验,通过科学配伍,王云英终于酿造出了理想中的枣酒——“千益红”。
虽然解决了产品的营养问题,但是要将实验室的成果变成生产车间的产品,酿酒设备是关键,但枣酒并没有成熟的设备工艺可以借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冷链”创新工艺,全部出自王云英自己的设计,但安装到位的生产线刚一试车就卡在了中试上。“当时出现了酒渣无法分离的重大问题,发现原来所购压榨设备不适合酒渣分离,后来试了很多种方法,怎么都分离不出来。”王云英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一套设备改造的技术方案,全面改造了发酵罐的内部结构,最终实现了酒渣自动分离,这样不仅分离效果好而且分离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次改造,意味着最难的取汁、发酵、分离工艺完成了,并且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哺育也已初显成效。与千益红酒业合作种植基地的枣农得到了实惠,并带动了很多枣农对金丝小枣种植管理的积极性。
枣酒温补,王云英将金丝枣酒定位于一款适合女性的美容养颜酒、适合中老年人的健康养生酒,希望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健康的理念与产品,希望为“健康中国”的早日建成贡献一份力量。
在拼搏中进取
在沉默中坚守
在热爱中绽放
在求真中勇攀高峰
他们是一群追逐“光亮”的人
他们是一群值得追逐的“星辰”
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云英就是典型代表,也是沧州市最可爱的人。(李新民 王政锋 )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