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新民 梁志平 晓云 曹文静:《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几千年励学育人,几世纪英才辈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南省安阳市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巩跃生教授就出生在这里。
河南省有着浓厚文化底蕴,河南省安阳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易》发源地,浓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巩跃生教授满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报效祖国”的志向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孕育成长。如今的巩跃生教授已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消化病专家,又是安阳人的骄傲,河南人的骄傲。
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 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七朝古都之地:魅力古都安阳,甲骨文的故乡,红旗渠精神发祥地。2013年至今,河南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俗说“温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沉淀和精神力量的新指标,河南乃大爱之城、文化名城,人才辈出。
一、传承中医,硕果累累
巩跃生教授,著名的中医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巩跃生院长坚持运用中医药解决肛肠病诊疗疑难问题。经过长期科学的临床验证,中西结合,在多种复杂肛肠病的诊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他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带领医院一众专家,研制各种中药制剂,器械,开展各项中医特色诊疗。
著名的中医肛肠专家巩跃生院长在研究倪海厦中医经方学说,探讨人体排便的过程,解读便秘的因素,以及日常饮食等注意事项和部分医案,特别在当前食品环境中,还应考虑有毒食品,反季节蔬菜水果,转基因高农残除草剂残留食品,激素肉食,防腐剂肉食,同样影响身体机能平衡,这些因素,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治疗上应辩证施治,找专业医生诊治。
一、人体肠道运动及便秘与肿瘤等疾病关系
便秘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西方医学却不认为如此。
“当人体发生便秘时,就应该立刻先行想办法排除,再查因何而起的,保持大便的通畅,因此身体里就不会累积过多的营养去支持肿瘤。如果干燥的大便停积在大肠中时间过久,其释放出的沼气毒素也同样会影响正常的组织成长,中医称为“实症”,也就是由于累积而延生出来的疾病,金匮中的五藏风寒积聚病脉篇有详细的论述。”著名的中医肛肠专家巩跃生院长说。
目前医学研究都只注重食物如何进入人体,没有过多关注如何完全排除体内废弃物,排除废物并不是单一通大便就好了,我们必须要研究人体正常的大便是如何在肠道产生的,才能完全治好便秘,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说关系极密切,肺气主肃降(吸气),当空气进入肺时,横膈膜也下降此时会挤压肝脏,迫使肝脏排出血液进入大肠周围因此而产生推进力,心移热于小肠,小肠受热后乃可消化食物,残渣及水进入大肠,因大肠在小肠的上方,故大肠中的水受小肠之热而生气化,此蒸汽再返回入肺,而生口水。
又脾主腹,主津液,思伤脾,一旦脾受损则影响小肠的吸收也影响大便,对女性而言有种特殊的便秘是因为子宫积水过多,造成大肠受到挤压而产生便秘,还有一种便秘是由于受到瞬间惊吓使燥屎紧接着在肝脏下方,也造成便秘。肾主二便,如果肾脏功能不佳,肾气不足,也会造成排便无力。
由以上可知,便秘与肺、肝、脾、肾、心皆有关,不仅只是大肠的问题,因此一旦大肠中有燥屎累积,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无论是过多的营养无法排出或燥屎产生的沼气都会影响新成代谢而引发肿瘤的。
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排便的人,身体会越来越健康。因为早上5:00~7:00是大肠在控制人体全身,所以早上一起床就排便是健康的需要。
著名的中医肛肠专家巩跃生院长说:有些人表面上风风光光私下里却有道不尽的心酸,便秘——难以启齿,又备受折磨。
便秘有多么痛苦?想象一下每天艰难的坐在马桶上脸涨的通红,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可即便是用上了洪荒之力,还是解不出一点大便——让人绝望!
便秘久了,一些“并发症”也出现了:口气变得臭不可闻,说话时被人刻意躲避肚子一天天鼓起,被人调侃“肚里能开轮船”脸上全是痘痘、痤疮,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
《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显示:肠道健康问题几乎是“十人九病”,而便秘排在各种肠胃疾病的TOP。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消化食物,还担负着排毒功能被称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堵车”了,影响皮肤、身材、健康!人的肠道总计超过7米吃下去的所有食物都会到达这里如果便秘严重肠道就会变成宿便和毒素堆积的“垃圾场”。人体肠道温度42℃,堆积的宿便被发酵产生的毒素跟着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就会引起口臭、痔疮、痘痘、三高、肥胖...看似小毛病的便秘,实则一点都不小不仅让人变丑、变胖、变虚弱严重的时候还会威胁到生命健康!
巩跃生院长主张采用理疗的方法治疗便秘,尤其重视脐贴促进大便排出的作用,巩跃生院长认为婴儿通过肚脐和脐带从母亲那里获得营养,因此肚脐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张嘴”。润肠通便贴的位置就是肚脐,这里的皮肤和脂肪最薄,而且恰好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葯物从这里渗透进肠胃,效果最好!
肚脐还是一个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它是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和全身的经络都有联系。润肠贴贴在肚脐上,葯物成分不再经过胃部的消化作用,而是沿着经络直接渗透进肠道,药效几乎不会损失。润肠通便贴里的葯物成分迅速渗透,促进肠道微循环,刺激肠胃蠕动,排出堆积的宿便。润肠通便贴直击便秘根源,葯效通过肚脐源源不断进入肠道,乳化分解肠道内的宿便和毒素,抑制有害菌群,让肠道恢复自然蠕动的活力,调理肠道健康,清除沉积的宿便和肠毒,让你告别便秘的困扰,远离肿瘤疾病。
潜心研究,贡献突出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通知,著名的中医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巩跃生院长被评为“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
为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郑发[2020]9号)要求,培养一批能够引领郑州市中医学术发展的复合型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市中医药领军人才选拔工作。经逐级选拔、专家评定、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了巩跃生教授在内的10名市中医药领军人才。
多年来,巩跃生院长坚持运用中医药解决肛肠病诊疗疑难问题。经过长期科学的临床验证,中西结合,在多种复杂肛肠病的诊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他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带领医院一众专家,研制各种中药制剂,器械,开展各项中医特色诊疗等等,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巩跃生院长获评“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为郑州市中医药事业增添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必将加快推动郑州市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人才梯队的传承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恪尽职守 德技双馨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位于郑州市陇海东路51号,是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主治大肠和肛门疾病的非营利性公有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是被卫生部临床重点肛肠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重点肛肠专科医院”,是全国区域肛肠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区域肛肠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是全国肛肠病协作组组长单位,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会长单位,是省、市医保及“新农合”定点直补单位,跨省及省内“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定点医院,省、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1968年建科,1986年建院,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医院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医术精湛、服务周全、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力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神。
巩跃生院长是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的知名专家,一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一位把“大医精诚”的医学文化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的医院文化人,他是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院长巩跃生教授。从医的几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始终以进取、博爱、人道、奉献的精神,孜孜不倦,不断求索,一边钻研医学医术之精髓,一边托起医德医风之典范,不论高低贵贱,只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阐释了一个医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崇高礼赞,他是医院的医院文化人的锦旗。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救死扶伤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巩跃生教授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从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医学事业,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医消化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
多年来,巩跃生教授结合宋氏痔漏疗法传承,坚持运用中医药解决肛肠病诊疗疑难问题。经过长期科学的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在多种复杂肛肠病的诊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他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带领医院各学科专家们,研制各种中药制剂,器械,开展各项中医特色诊疗等等,真真切切把中医落实到实处,深入临床百姓的诊疗中,为患者诊疗服务疗效显著,被患者誉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
在巩跃生教授的带领下,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愈发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工作,通过选拔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开展以省、市级传承人“师带徒”形式,院内院外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传承人,逐步形成连贯的宋氏痔漏疗法学术传承体系,结构合理、传承有序。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注重医、教、研的互相促进,努力提升医学研究水平和层次。此次成功入选2024 年度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使医院在中医药文化与研究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向着深化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研实力的道路上赓续前行。我院将以本次入选名单为契机,传承发扬宋氏痔漏疗法文化精髓,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让中医中药,造福百姓,惠及民生。
四、党建引领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巩跃生书记、院长秉承初心,坚持以“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的理念,重视医院科研发展,引进人才,培养团队,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现有科研技术人员45名,固定研究人员38人,特聘教授15人,学术带头人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2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0人,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42人,高级职称含博士8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是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主治大肠和肛门疾病的非营利性公有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自1986年建院以来,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交出了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全国重点肛肠专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肛肠专科、河南省重点肛肠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肛肠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区域中医肛肠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基本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单位。该院还是“郑州市肛肠病新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肛肠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大肠肛门病防治中心”“郑州市大肠肛门病研究所”“河南省防治肛肠肿瘤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这一项项成绩和荣誉的获得,都源于医院党组织围绕“坚持党建引领,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党建工作融入医德、医风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专科医院。“方向正确,路才好走。”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巩跃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在医院党政领导下,始终围绕“人才立院 管理兴院 科技强院”的主题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重视科技引领发展。人才工作是医院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是医院前进的源泉,持之以恒,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科技兴院,把医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三级甲等中医肛肠医院,国家(华中)区域中医肛肠专科诊疗中心。近年来,该院积极参与省市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完成河南省第一批、第二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实施了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等工作。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出版医学专著20余部,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填补肛肠界多项空白;牵头制定了国家《三级中医专科医院(肛肠)基本标准》《三级中医肛肠专科医院评审细则》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宋氏痔漏疗法”入选郑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加强行风建设 30年无红包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持续推进“清廉医院”建设,明确党支部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工作,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廉洁风险防控;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廉政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对廉洁自律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院规》第五条写着:“发扬敬业精神,端正服务态度,廉洁文明行医,不准以任何借口索取病人的钱财,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这一《院规》是该院自建院之日起编撰的,至今未修改过一个字。该院的《院歌》中写着:“廉洁才能行好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收病人的红包,医德医风时刻要记牢,医院纪律条条要做到,医务人员切莫违犯了。”传唱的是行业经典,传送的是执着信念,传承的是高尚精神。如今,《院规》与《院歌》被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一代代人传颂。
六、加强科研创新 大力建设肛肠病区域诊疗中心
回顾总结如下:
开展科研协作工作有8项:2020年,与河南农业大学建立科研科研协作(李晓峰教授,硕导),基于肠道微生物方向的研究。
2021年,①与河南省中医院实验中心建立科研合作(吴鸿教授,博士后),基于基础实验技术应用。②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实验实验室建立科研合作(陈龙欣教授,博士后),基于肠道肿瘤机制方向的研究。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建立科研合作(郑玉玲教授团队),基于大肠肛门病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方向的研究。④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张谢夫教授团队),基于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向的研究。
2022年,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明义教授,博导)建立科研合作,基于CRISPR/Cas12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研究。
2023年,①与解放军第302医院黄正明院士联合申请课题《固体培养牛樟芝制剂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②与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屹教授,博士后)建立科研合作,基于肠道疾病流行病学方向的研究。
取得科研成绩、成果有:
1、医院动物实验室正式取得《河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科研能力获得提升。
2、巩跃生院长负责的《芹菜素(apigenin)联合顺铂(DPP)通过miR-873-3p/KRT23/Wnt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获重点课题,立项经费8万元。
3、张威副院长负责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宋光瑞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宋聚才副院长负责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巩跃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获普通课题,立项经费各2万元。
4、巩跃生教授领衔主持的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项目《黄芩素影响肠道菌ETBF周控circ-C16orf62/miR139-3p通路轴进而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经评审喜获2022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5、巩跃生主编的《中原历代中医药名家文库•现当代卷•宋光瑞》一书于2023年6月正式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6、医院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芹菜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顺铂增敏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前期获得了上级隶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审批。
七、新院区——河南省消化病医院项目建设新发展
为全面提升医院品牌,在郑州市管南片区(南四环),建立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于一体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级甲等肛肠医院。(建设用地面积 3.4万㎡,总建筑面积 11.76万㎡,包括专科楼、综合病房楼、康复综合楼、科研教学楼,设置床位800张。)目前,新院区4栋大楼主体建设工作已完成,正处于装修绿化阶段。
为了全面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已在郑州市豫一路、希望路、祥和路和建武路之间区域规划了新院区,占地近百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新院区以肛肠科为特色,多学科并举,建设有专科综合楼、综合病房楼、康复综合楼、科研楼等;将建设成为一所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先进、设施功能齐全,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具有中医药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平战结合”三级甲等专科中医院。新院区预计2023年3月建成,2023年6月开始试用,2023年年底前正式启用。未来的肛肠医院将依托国家重点专科和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平台,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诊疗覆盖的高端品牌中医肛肠专科医院。
八、深化医改 组建肛肠专科联盟
作为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牵头建立了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医联体,联合56家县(区)级医疗机构,组建华中中医肛肠专科联盟;联合华中地区(豫、鄂、湘、赣)四省210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在全省乃至华中地区提高对肛肠疾病的诊治水平,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途径,整体推动肛肠专科的建设与发展,并为各级肛肠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技术交流等领域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广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步伐,携手共进,共同促进河南省肛肠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工作,将有关临床科室5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范围;推行日间手术,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开展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智能导诊和检查检验结果手机自助查询等舒心就医服务,创新开展“三级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秉持“医院学院化、科室学科化、医生学者化”的原则,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科研服务平台;面向未来,加强医院智慧化建设,依托重点专科和区域诊疗中心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诊疗覆盖的高端品牌中医肛肠专科医院;突出科研转化生产力的能力,研制专科器械和专科制剂、治疗方式并实现产业化;创建巩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肛肠专科医院成果,完成国家及河南省区域中医肛肠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肛肠病医院。到2025年年底,医院综合实力、中医药特色优势、重大疾病诊治和疑难危重病救治能力在全国肛肠专科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创新能力强,管理先进,辐射带动华中乃至全国区域内肛肠专业的发展。
守正创新,传承精华。铭记前人思想,秉承前人意志,展望美好未来。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将发扬好中医药文化精髓,传承好中医药学术思想,落实好中医药名医名家人脉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中医药特色技术学习研究与应用,促进中医肛肠事业高质量腾飞发展。
著名中医专家 巩跃生教授介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宋光瑞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郑州市名中医,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等。从事肛肠专业四十余年,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认真总结老师的经验,总结出了治疗肛门病和大肠病的一系列方药二十余种。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专利5项。多次被授予省、市卫生先进工作者,郑州市跨世纪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