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大会暨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在郑州盛大召开-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经济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专访报道>>经济资讯

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大会暨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在郑州盛大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3 15:22:44

农业科学网河南消息周秋连、王夫辉报道:高朋满座论岐黄,团结奋进谱华章1019-20日,第2025全国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大会暨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河南郑州盛大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郑州圣孟堂中医院有限公司、北京杏林和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河南国际商会中医药行业委员会、洛阳市基层医疗互助协会、河南天波杨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灵动智能机器人(河南)有限公司、广州国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老艾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及有关单位共同协办。

图片1_副本.jpg

大会开幕式现场

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院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荣誉会长黄正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张福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杨清仁,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农工党郑州市委主委李凤芝,郑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农工党原河南省委副主委、郑州市委主委李新有,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彦朝,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于连山,河南金庚中医院院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院长郭永昌,河南省针灸学会会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路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侯国文,河南国际商会中医药行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永强,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范从海,华夏精骨门健康研究院院长张远强,郑州艾满堂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宏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专家学者、民间中医传承人、新闻媒体记者共计8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

图片2_副本.jpg

全体人员齐唱国歌

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传承、发展”为主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及创新发展,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深入推进中医国粹传承创新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图片3_副本.jpg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郑州市委主委李凤芝致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清仁主持开幕式上午九时许,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首先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郑州市委主委李凤芝代表郑州市人民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讲到值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举办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大会,深度研讨交流中医药发展经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会议选择郑州作为举办地,是对郑州的信任与激励,也是对郑州中医药健康产业工作推进的鞭策与支持。诚挚欢迎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有识之士,与我们共商共建共享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图片4.jp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张福致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张福致辞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数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在守护人民健康、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作为医学、药学、健康教育为主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长期肩负着医药教育行业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和转型担当的各项任务。尤其是近年来,协会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正确指导下,在第五届理事会的团结带领下,坚持“政治建会、学术立会、科技强会、服务兴会”的办会理念,在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挖掘中医特色技术、普及中医健康知识、促进中医人才培养、开展大型公益活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和好评。未来,我们将始终牢记使命,持续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图片5.jpg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金庚中医院院长宋兆普发言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中医外科”传承人河南金庚中医院院长宋兆普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和推广”,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特色技术面临“传承断档”的风险,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对特色技术的认知不足、应用不广,中医药“走出去”还面临着标准不统一、话语权不足等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本次大会为纽带,搭建起“传承、交流、推广、创新”的平台,通过培训、示范、合作等方式,把好技术送到基层、教给医者,真正实现“让特色技术服务亿万百姓”的目标。

宋兆普院长讲到,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的使命;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不是一次会议,而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实践。作为中医药人,我们既是这门古老学问的“传承人”,也是新时代中医药创新的“开拓者”。希望中医界的同仁,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探讨,在特色技术挖掘上再下功夫,在技术推广上再出新招,在临床应用上再求实效,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图片6.jpg

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荣誉会长黄正明作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荣誉会长黄正明院士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作了题为《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及应用》的主旨报告。黄正明院士分别围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推广的意义、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未来发展前景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讲解,不仅让大家理清了思路,还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整场报告,亮点纷呈,气氛热烈,尤其是黄院士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全场人员的纷纷点赞和强烈共鸣。

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以《中医浊毒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报告。他的报告是中医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兼具学术高度与应用价值。其核心亮点在于“守正创新”:既扎根中医“毒邪致病”的经典理论根基,又结合现代疾病谱变化,将“浊毒”明确为多种慢性疾病的核心病机,打破了传统毒邪理论的模糊边界,为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提供了新的精准视角。他并非停留在理论推演,而是系统呈现了浊毒理论在脾胃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验证成果,通过具体诊疗案例与数据,印证了“化浊解毒”治法的有效性,为基层医师提供了可复制的诊疗思路,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李佃贵大师的这场报告既是对中医传统的传承发展,也为中医药应对现代疾病挑战提供了全新范式,彰显了国医大师的学术担当与创新智慧。

图片7.jpg

 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作报告

河南省针灸学会会长、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带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路玫教授作了题为《隔姜灸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路玫教授在报告中牢牢抓住“临床实效”与“科学机理”两大核心,既用扎实的临床数据证实了隔姜灸改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明确疗效,回应了临床医生对非药物干预手段的迫切需求;又深入剖析其作用机理,将传统疗法从“经验医学”推向“循证医学”的层面,让古老艾灸在现代医学语境下获得了更有力的学术支撑。这种“疗效+机理”双轨并行的呈现方式,既体现了对中医传统的尊重,也展现了严谨的科研思维,有效打破了中西医在该领域的认知壁垒。这场报告,堪称传统艾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典范,为解决临床痛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思路。

图片8.jpg

河南省针灸学会会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路玫作报告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院长郭永昌教授以《加强中医特色发展,促进医院品牌建设》为主题向大家作了一场精彩报告。郭永昌院长精准锚定了当下中医专科医院发展的核心命题,为行业提供了“特色立院、品牌强院”的清晰路径,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他在报告中,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扣医院运营实际,既明确了“加强中医特色”的具体方向,也给出了“促进品牌建设”的落地思路。这种“战略+战术”结合的分享,既为中医医院管理者提供了顶层设计的参考,也为中层执行人员提供了可复制的行动方案。整场报告逻辑严密、视野开阔,既彰显了对中医传承的坚守,也体现了对现代医院管理的深刻理解,是一次推动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赋能。

图片9.jpg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院长郭永昌作报告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大健康促进工委会副主委、华夏精骨门健康研究院院长张远强结合他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向大家作了一场《动态正骨与案例分享》的专题报告。张院长的精彩报告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为正骨领域同仁及学习者提供了宝贵参考。尤其是他所分享的典型案例涵盖颈肩、脊柱、骨盆等常见问题,不仅详细呈现了疾病评估、动态调整手法及康复方案,还客观分析了不同体质患者的方案适配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范式。整场报告,既体现了张院长对动态正骨技术的深度钻研,也为该领域的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019日下午,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交流会接续登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委会副主委王锦宏、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专家杨一帆、很艾品牌创始人鲜天才、郑州楚氏骨科医院院长楚天元、灵动智能机器人公司总裁李向明、郑州金水轩岐中医院院长吕熠鹤、老艾堂董事长靳德心、怀南堂健康集团董事长贾玉龙、贵州苗十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修菊、河南四清堂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人刘国平、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针术代表性传承人贺朝贵、临沂睿雅中医医院副院长邱云鹏、河南电视台《我是中医传承人》栏目组总导演白荣基、阿里集团淘宝直播选品负责人赵冬强、澳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教授马青路、吉林省祝由术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桂馥、一杯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龙企业家分别围绕产业协作、技术创新、传承转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从《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到《私密艾灸解决女性宫寒的创新及应用方法》的细分领域突破,再到《智能康养机器人项目》的科技赋能实践他们以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与前沿的视角,构建起一场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其内容既涵盖产业发展趋势研判,又聚焦基层诊疗技术落地,赢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与阵阵掌声。

图片10.jpg

华夏精骨门健康研究院院长张远强作报告

此外,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胡维勤教授收徒暨新入门弟子拜师典礼。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孙思邈医德传承工作委员会主委于连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彦朝作为胡维勤教授收徒仪式的见证人代表,共同见证这一传承盛事。中医传统拜师礼承载着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师带徒”传承模式的重要载体——拜师者躬身行礼,传承的不仅是精湛医术,更是“大医精诚”的医德初心;授业者倾囊相授,延续的不仅是诊疗技艺,更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生动诠释了中医药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图片11.jpg

胡维勤教授收徒仪式现场

1020日上午,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展示交流再掀高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侯国文、圣孟堂核心传承人张长禄、河南哈工上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纲、中医药非遗文化传承刘振芳、河南康华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骞、北京寺下司医学研究院(滁州分院)院长马方兵、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氏膏药》第二十九代传承人向德全、软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利卫、艾灸连锁品牌开创者王喜、郑州艾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伏永胜、传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祥、河南省新密市非遗“密岐大艾”代表性传承人付春霞、中国民间中医研究开发协会特种灸法委员会副主委田武松、药械妆(河南)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洁琴、松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橙、上海清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清义、永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如强、一骨一生物科技(商丘)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联平等专家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观赏性的技术分享。从《多功能套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实践》的现场实操演示,到《祖传康复和创新疗法在肺及呼吸道康复疾病中的应用》的疗效案例解析,再到《AI赋能中医大健康行业极速获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们融合传统诊疗精髓与现代科技,既展现非遗传承活力,也彰显中医药创新魄力;并通过现场实操与案例解析,直观呈现中医药技术原理与疗效,点燃互动热情,凸显其实践魅力与行业共鸣。

图片12.jpg

 专家访谈现场

1020日下午,大会还开展了专家访谈活动。河南电视台《我是中医传承人》栏目组分别对安秀方、张远强、赵书芳、朱正高、曹世和、随钢周、张长禄、侯旭东、赵春峰等特色医疗专家进行了专访,各位专家分别围绕儿科脑瘫康复、疑难杂病诊疗、慢性骨病康复、胃溃疡的治疗、特色针灸疗法等领域,依次分享了中医特色疗法、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实践经验。这一访谈既提升了中医特色技术的行业可见度,也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参考。

图片13.jpg

专家义诊现场

本届大会历时两天,以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的格局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同举办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与专家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大型公益活动通过技术成果展示、优质项目路演、权威专家义诊、普惠健康体检等系列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既致力于挖掘有特殊疗效的中医药理论、整理民间特色诊疗技术、梳理行业发展动态,更着力搭建“治未病”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对接桥梁,推动中医药特色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端”、从“传承馆”走进“生活圈”以便更好的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与健康服务需求。此外大会还为中医药大健康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资源对接、合作交流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14.jpg

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现场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第六届(2025)全国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大会暨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在郑州盛大召开-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