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海宁
大年初四,春节假期已过半,对很多返乡过年的人来说,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返程。这期间,一条热搜让不少网友感触颇深——#离家的全国统一仪式是拔充电器#。据媒体报道,大年初二,回山东聊城过年的王先生踏上返程,拔掉床头的充电器、打开导航,车子走出去很远,父母还在那看着……王先生感慨称,自己“应该算是第一个拔充电器的了”。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为了与家人团聚,游子们从不同方向汇聚到“家”的地方。家里人也以各自的方式迎接游子们的回归,比如一名务工人员时隔2年回家过年,凌晨1点家人在门口迎接。这样的画面无疑令人感动。尽管春节期间团聚的时刻很美好,但也很短暂,部分游子从大年初二甚至初一就踏上返程之路,而离家的那一刻令人难忘。
“拔充电器”,这虽是一个小动作,但的确是很多游子“离家的统一仪式”。因为手机充满电,出行才能顺畅——便于导航、便于乘车、便于联络,而游子们“拔充电器”这个动作意味着与家人短暂的相聚到此结束,尽管心里很不舍、眼里暗藏泪水,但到了不得不分开的时候。大多数返乡过年的游子,将重新返回大舞台追寻梦想。
除“拔充电器”这个统一仪式外,还有其他离家的仪式值得一提。比如自驾车返乡过年的游子,离家时后备厢里总是要塞满家乡的土特产——既有经过工业化包装的农产品,也有父母等亲人亲手种植、加工的蔬菜、年货等。在流动的中国,这种离家的仪式极具分量与营养,已成为新“年味”的组成部分。
而且,游子离家、亲人送别也是一种统一仪式。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当游子们真正离家时,亲人往往送上一段路又一段路,即便所乘车辆走出很远,一旦回首就会发现父母等亲人仍在远处眺望,不肯留下背影。即使有的游子已返程,心里始终抹不去父母送别的身影。这便是亲情与故土共同编织的特殊情结。
无论是“拔充电器”,还是其他离别方式,尽管在父母与游子的心里都有“离别时的伤感与无奈”,但在大多数父母与游子的内心同时又是温暖的、自信的,因为他们都深知一点,游子离家是为了追寻梦想,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更好地相聚——为下次相聚乃至长期相聚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多数在外打拼的游子,部分驱动力就来自家乡的父母等亲人。正是因为父母一次次的迎接与送别,甚至离别时的眼神与叮嘱,都给游子们输入了能量,激励游子们通过打拼去改变个人命运和家庭命运。当很多游子都受到这种无形力量的驱动,就会激发他们去创造美好生活,如此一来,将会让相聚更容易,让离别更轻松。
希望每个踏上返程路途的游子都牢记叮嘱、一路顺风,也希望每个在家守望的父母少些牵挂、多些安心。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