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那位左手敬礼的老兵等了79年,只为把营长遗言告诉后人-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经济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专访报道>>经济资讯

那位左手敬礼的老兵等了79年,只为把营长遗言告诉后人

发布时间:2023-01-31 21:58:30

那位左手敬礼的老兵等了79年,只为把营长遗言告诉后人

原创 孙春龙 孙春龙和平工作室 2023-01-31 18:30 发表于云南

图片

我曾对覃福廷的身份产生过怀疑。几年前,我看到他的照片,用左手敬礼。我闪过一个念头,一个军人,怎么连这基本的礼仪都会做错?
直到半个月前,当我真正和这位老人有了交集,了解到原委的时候,我为自己的轻率感到无比愧疚。
1月12日,四川的志愿者钟伟告诉我,104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覃福廷因为新冠住院了,多日不见好转。前一天晚上,老人把儿子覃树明叫到床前,安排后事。说到最后,老人眼巴巴地看着儿子说,我想见见营长的后代。
这个心愿,覃福廷曾说过无数次,但没有人在意。覃福廷知道的信息特别有限,他的营长名叫刘大成,阵亡于滇西,回族,甘肃人。要凭这点信息,找到营长的后代,犹如大海捞针。
这次,覃树明觉得,他一定要帮爸爸,完成人生最后的心愿。

图片

覃福廷说,他没有保护好营长,内疚一生,营长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他想把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以及这句遗言,告诉他的后代。
当志愿者钟伟把覃福廷的临终愿望转告我的时候,我也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刘大成的名字,太过普通了,要找到这位牺牲于79年前的故人的后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不就是那个用左手敬礼的老兵吗?
我开始了解关于覃福廷的经历。
19岁那年,覃福廷被抓壮丁,从四川前往云南。一路上,手是被绑着的,只有要上厕所的时候,打报告才可以松绑。
国难当头,对于底层的很多士兵来说,都是这样“被抗战”。
川军,更是如此。那时,国土大多沦陷,多年的战事,伤亡惨重,让后方几乎无丁可征。1941年夏天,正在河边拉纤的覃福廷,被强征入伍。
坐船到合江,再走路经贵州,到了云南镇康。
覃福廷被编入第六军39师115团一营警卫排,上等兵。不久后,日军攻占滇西,覃福廷的部队被派往前线,隔江与敌对峙。

图片

有一次,营长刘大成带着部分官兵过江打游击,覃福廷一同前往。他们发现有一帮伪军在开会,就剪断电话线,扔了几个手榴弹,消灭了十几个敌人。
那次作战有功,覃福廷升为上士班长。从此,他对营长刘大成,也刮目相看。
不久,部队退回云南弥渡,覃福廷进入该地的军官学校,半年后毕业,升任115团一营冲锋连三排排长。
仅仅两年时间,覃福廷从一位农家子弟,成为军官。
真正的战斗,是从1944年5月12日打响的。
前一天的黄昏,驻守云南保山的中国远征军接到号令,强渡怒江,向怒江以西之敌发起总攻。两年前,日军攻占滇西,与中国远征军隔江对峙。中国远征军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黄昏,115团来到怒江边上。老百姓告诉他们,江边的沙地里,埋了两条木船。
官兵们把船刨出来,先装了一个排的兵力过江。谁知到了江心,这条船因为漏水而沉没了。过江前,长官下达命令,不允许大声说话,以免惊扰敌人。船上的官兵们,即使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呼救,默默地被汹涌的江水冲走。
覃福廷和岸边的战友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
图片

远征军强渡怒江

后来,团部调来橡皮艇,剩余部队才得以安全通过。第二天,115团参与红木树战役,揭开了滇西反攻的战幕。
其实,敌人早有准备,红木树战役结束后,中国远征军缴获日军作战地图,从其兵力分布来看,对方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远征军的战略部署。
怒江边上的地形,山势高耸,山路崎岖,窄的地方不足一尺,一旦失足就会跌落高耸的山崖。覃福廷亲眼看到他的老乡杨福安滚下悬崖,听到他的叫声好长时间后,才传来坠落山底的闷响。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龙陵县张明山。
覃福廷和战友们冲上山顶,子弹打完了,后续补给是老百姓用黄牛送上山的,跟不上。官兵们就跟敌人拼刺刀,一个个都杀红了眼,敌人的刺刀刺中覃福廷的胸部,覃福廷抡起枪托打过去,正好打在对方的太阳穴上,将其抡翻在地上。
,时长00:13
而他的营长刘大成,在和敌人拼刺刀时,不小心踩到碎石上,滑落山崖。等战友们找到刘大成,他已经奄奄一息。在临死前,他留下一句遗言。正是这句遗言,让覃福廷明白了一位军人之于国家的责任。这位“被抗战”的壮丁,从一位纤夫,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
身为排长,他很愧疚没能保护好营长,他想,等有一天,他要把营长壮烈捐躯的过程,以及营长最后的遗言,告诉他的家人。
负伤的覃福廷被战友送到了后方的野战医院,四十多天后,覃福廷的伤口刚刚愈合,他就要求回到部队。他一路追,一路问,但没有人知道115团在哪里。终于有一天,在芒市的南天门,他追上了自己的部队。
令他惊讶的是,原本1500多人的115团,仅剩下47人。覃福廷抱着幸存的战友,失声痛哭。覃福廷不得不加入兄弟部队,继续参加还未结束的滇西大反攻。
更多公众知道南天门,是因为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团长龙文章带领突击队在南天门坚守38天,一场血战,整个部队所剩无几。龙文章仰天长吁,“我要在南天门,堆一千座坟。”

图片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中国军队以伤亡6.7万人的代价,取得滇缅战场的全面胜利。
当年6月,115团所属的新39师因为伤亡过大,番号被撤销。剩余官兵被编入53军,在抗战胜利后前往越南受降。最终,全部消失于东北的内战战场。
这支于1941年临时组建的部队,大多是强征来的壮丁,没有耀眼的功绩,甚至连历史研究者,也很少关注。
但新39师的师长洪行,名气却不小,他在之前担任预备二师副师长时,带领官兵在腾冲打游击,被当地百姓称为“洪胡子”,甚至连日军的战报都称其为“中国战神”。遗憾的是,壮志未酬,他在滇西大反攻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因为车祸而牺牲。他牺牲后,腾冲还有居民将“洪胡子”的牌位供奉在家里。
图片

覃福廷重返滇西战场

覃福廷再一次失声痛哭,是在2017年,那一年他已经99岁高龄,他重返滇西战场。在怒江边上,他无比悲痛。他的儿子覃树明安慰他,不要激动。他说,你们不懂,那个时候,这个江水都被血染红了。
看了覃福廷的资料,我问了志愿者一个心存多年的疑问,覃福廷敬礼,为什么是用左手?志愿者说,那次在滇西战场上,他被敌人刺中胸口后,他的右手就再也无法抬起来了。
那一刻,我为自己此前的轻率感到无比愧疚。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在人生终点时刻,挂念的依然是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
谁,还会记得他们呢?
刘大成,回族,营长,甘肃人。再三琢磨这些关键信息,我突然眼前一亮,是营长,大多是上过黄埔军校的。
我马上查询黄埔军校名单,突然,我看到了刘大成的名字,14期,回族。唯一不符的信息,是陕西安康人,不是甘肃人。我想,会不会是老人记错了,再次向覃福廷求证,他坚定地说,他的营长绝对是甘肃人。
图片
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这个刘大成,应该就是覃福廷的营长。至于籍贯,可能会有其他原因。
1月13日晚上,我们发布消息,寻找陕西安康刘大成营长的后代,安康市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行动。在深夜12点多,他们找到了刘大成的孙子刘小勇。
当我在凌晨接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里,无比激动,这么快就找到了,而且还有直系后代。更温暖的是,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
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多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
1月14日一早,我打电话给刘小勇,他告诉了我一些关键的信息,他的爷爷是新39师115团的营长,牺牲在云南,回族。
115团,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名叫刘大成且牺牲在云南的回族营长了!我们认定,他就是要找的人。
我问刘小勇,愿不愿意去四川,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
刘小勇犹豫了一下,勉强地说,可以。
为了稳妥起见,我联系安康的志愿者李川上门进一步落实。李川告诉我,他再三给刘小勇打电话,但是刘小勇就是不说他的家在哪里。李川通过朋友打听到刘小勇的家,直接上门,进门之后,他看到的情况令人心酸。房子里非常凌乱,条件很差,能看得出,刘小勇是一个人在生活。
图片

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探访刘小勇

而且,刘小勇的双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吃低保,平时会做一些小买卖。
我告诉刘小勇,他前往四川的所有费用,我们会来负责,而且以后会给他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刘小勇拒绝接受,他说,他的爷爷是一名军人,他怎么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我告诉他,这不是施舍,这是一份致敬,你们家把一条命献给了这个国家,我们来出点钱,是应该的。
这句话,最终打动了刘小勇。
原本约好第二天,由志愿者开车,送刘小勇去四川。但在第二天早上,刘小勇身体出现不适。
刘小勇有些激动地说,他一晚上没有睡好觉。他的爷爷当兵走的时候,爸爸还在娘肚子里。爷爷当兵后,从来没有回过家,偶尔会寄一些钱回来。
爸爸10岁那年,家里收到了爷爷的阵亡通知书。此后,这个家庭一落千丈,奶奶和太奶奶,两个农村的女人,卖挂面来抚养爸爸长大。
奶奶守了一辈子寡,偶尔会说,爷爷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爸爸也曾想去云南,寻找爷爷的埋骨之地 ,但去哪里找,一无所知。有时候过年喝多了酒,爸爸会无比心酸地说,他是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父爱的孩子。
2005年,刘小勇的爸爸去世。临终前,他交代刘小勇,记得找阿訇,为爷爷诵读经文。这是回族对亡者的祝福。

图片

刘小勇爸爸

直到有人将我们寻找营长刘大成后代的视频转发给他,并且向他点赞的时候,他有些不知所措,怎么一下子成了数百万网友接力寻找的一位英雄的后代?
我问刘小勇,爷爷有没有留下一些遗物。他说,在文革的时候,全烧了。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张爷爷骑着战马的照片。
战马?
刘小勇的讲述,让我眼前一亮,我想起一件事情。
2017年6月,我在云南施甸寻访关于中国远征军的遗迹时,曾在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村一户老宅的墙壁上,发现一幅远征军军官骑着战马的画。

热水塘村,正是115团的驻地。老宅的主人说,这是中国远征军驻扎此地时留下的,而住在他家里的,是一位营长。
这,会是刘大成营长留下的吗?
仁和镇热水塘村的墙壁上,还有很多当年的抗战标语和壁画。其中最大的是誓雪国耻四个字,历史的慷慨,尽在眼前。

图片

那年我们在这里寻访中国远征军的遗迹时,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
当地的村民李群说,旁边的山腰上曾有一位营长的墓地。他带着我们,找到大概位置。令人着急的是,这里正在修建高速路,墓地所在的这片坡地,即将被推土机推掉。
我们找到高速公路指挥部,说明情况,指挥部负责人表示,暂停这段路的修建,先寻找营长遗骸,但是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我们立马行动,终于在期限的最后一天,找到了营长的棺木,还有深埋于青山的墓碑。碑文记载很详细,营长名叫王春泉,新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河南太康人,参战四次,两次立功,于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马革裹尸,素志而死,作异乡孤魂,难怪乎其死后不瞑目也。”

图片

碑文记载,其有一个孩子年仅9岁,寄居于四川。
我们立即前往营长的老家河南太康县,找到了他的妹妹。妹妹已经85岁,她说,哥哥去世后,曾让警卫员带着嫂子和孩子回家,孩子后来因病夭折。警卫员遵照营长临终的遗言,照顾嫂夫人一辈子,警卫员的老家在蒙古,直到去世,他都没有回自己家。
一个月后,妹妹来到云南施甸,她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图片

王春泉妹妹

在怒江沿岸,我们找到了30多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我们至今依然不懈地在寻找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可以回家!
1月15日晚上12点,刘小勇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乘坐火车前往四川省青神县。而那个时候,医院里传来消息,覃福廷的状况不是很好。网友们得知消息后,都在为爷爷祈福,希望他坚持。
,时长00:46
第二天中午,刘小勇抵达医院。一直提心吊胆的我,终于放下心了。我一直担心,爷爷会有意外, 这么多年,我们遇到太多这样的遗憾。
我也曾担心,刘小勇不愿意去四川。在电话里,我问刘小勇,你行动不便,在春运的时候,奔波千里,去见一个陌生人,你是怎么想的?
刘小勇说,爷爷的战友,也是我的爷爷,我想知道,我的爷爷是怎么牺牲的?我想知道,我的爷爷临终前,到底说了些什么?
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让数百万军人没有回家,他们的父母或孩子,在无奈与迷惘中等了一生。最终,只能在九泉相见。
图片

覃树明与刘小勇

在医院门口,覃福廷的儿子覃树明已经等候多时,他拉着刘小勇的手,哭着说,我的爸爸等了一辈子,终于找到你了!
当刘小勇来到病房,看到覃福廷时,他突然踉跄地从轮椅上站起来,扑到覃福廷的床前,拉着他的手,说,爷爷,我来看您了。覃福廷张大着嘴巴,喘着粗气,他已经无法发出言语,但从面部的表情,可以看到,他是在哭!

图片

儿子覃树明问爸爸,像不像刘营长?老人使尽全力,点着头,说,像,像!
这是这位104岁的老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两天后,覃福廷去世。这场跨越79年、行程近千公里、相隔三代人的团圆,有无数网友的接力。
十一
覃福廷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给他的儿子覃树明打电话,希望他问爸爸,认不认识115团的3营营长王春泉。六年前,我们在滇西那块向阳的山坡上,找到了他的遗骸和墓碑,后来又找到了他的家人。
图片

王春泉

那时,老人已经不能言语,但思维很清楚。他的儿子说,老人听到王春泉的名字,无比激动,使劲地点头。
我接着让问,赵芝贵呢?
老人又点了点头。
赵芝贵是115团2营6连连长,阵亡于滇西大反攻的长青坡战役中。赵芝贵的孙女告诉我,因为爷爷的档案资料中,写着“伪军”一词,至今他们无法申请到烈士证明。

图片

我继续问,认不认识胡醒汉?
胡醒汉是新39师116团一营营长,和覃福廷同属新39师,但不在一个团。覃树明告诉我,之前有志愿者来探访时,曾向他打听过这个人,爸爸知道,他牺牲在了滇西。
胡醒汉、赵芝贵以及刘大成,均为黄埔军校毕业。
放下电话,我无比欣慰。这么多已经淹没于历史长河的小人物,又慢慢串到了一起,让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近。
胡醒汉是湖北通城人,黄埔军校毕业,在走上战场的时候,他在黄埔军校同学录的扉页上写下一段话:日寇一日不灭,奋斗一日不止。
几年前,江西新余抗战博物馆偶然收藏到这份同学录。志愿者查询档案,得到他在滇西大反攻时阵亡于云南龙陵。后来,又找到了她的女儿。再找,竟然在当年的战场附近找到了他的墓碑,墓碑是在荒野发现的,被当地的博物馆收藏。
去年9月,我约他的女儿去云南,祭拜父亲。没想到,在出发的前一天,女儿查出癌症,住进了医院。
女儿委托我们,向爸爸献了一束花,上面写着:

爸爸:

这是我第一次称呼您,我们会永远记得您为这个国家做出的牺牲。等着我,来接您回家。

图片
十二
刘小勇见到覃福廷的那天晚上,他和覃福廷的儿子覃树明喝了一场大酒。先辈们的热血,让这对原本陌生的人,成了亲人。

图片

他们述说先辈的英勇,也会提到因为政治的变幻,带给两个家庭的苦难。
覃树明确认,刘小勇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但他还是问了一个一直让他疑惑的问题,他曾经听爸爸说过,刘大成是甘肃人,而他为什么是陕西人?
刘小勇说,爷爷没有记错,他的祖籍,是甘肃。
覃树明安慰刘小勇,说等他的爸爸康复后,他和爸爸一起,带着刘小勇前往滇西战场,前往那个名叫张明山的阵地,寻找刘大成营长的埋骨之地。
趁着酒劲,话语不多的刘小勇问覃树明,他的爷爷刘大成,在临终的时候,到底说了什么?
覃树明举起酒杯,又把酒洒在地上,说,他曾听爸爸无数地说过,刘大成营长滚下山崖后,又被乱石击中,伤势严重,战友们找到他时,他留下最后一句话:多杀敌,保卫国家!

完)


农业科学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那位左手敬礼的老兵等了79年,只为把营长遗言告诉后人-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