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新民 梁志平 石献红) 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增挂: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
中医消化病医院含概口腔,食道,胃,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小肠,大肠,内容。增加新院区四幢楼(科技楼,康复楼,门诊楼,综合楼),增加病床800一1000張。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书记、院长巩跃生教授强调,我们不但要着力打造一所现代化,具有中医特色的大型中医消化病医院,而且要培养,造就一支,以中医为主导,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具有创新高素质医学科技人员队伍。巩院长告诉记者: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新院区建设主体己峻工,内部装修正在紧锣密鼓有序快速进行中,计划新开设:口腔,食管,胃,肝胆,脾脏,胰腺,小肠,大肠等十几个临床科室。在拥有国家级,省,市名医,教授,博士工作站,国家区域性肛肠病中心,等平台的基础上。医院广泛招贤纳士,引进临床医学,医学科研,临床药学,医技专家,人才。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专家,教授等医学科技人才。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医院,在医院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巩跃生教授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一代又一代人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为医院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美好前景。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是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主治大肠和肛门疾病的非营利性公有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医院位于郑州市陇海东路51号,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肛肠专科,河南省肛肠病医疗中心,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委员单位,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省、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2018年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2020年入选全国基本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单位。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坚持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两手抓,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医疗保障的矛盾,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工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聚焦医院新、老院区建设,大力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积极搭建传承创新平台,对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传承脉络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充分发挥出医院中医理论不断传承的优势,与中西医结合引领作用,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真真切切把中医落实到实处,深入临床百姓的诊疗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此次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增挂: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优异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对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传承精华”发展的大力支持,更是对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共同奋斗、不断超越、不断勇攀医学高峰,追求奋进的工作信任与肯定。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增挂: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更有利于医院在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巩跃生教授领导下,真真切切把中医落实到实处,深入临床百姓的诊疗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中医药诊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综合实力提高,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巩跃生教授介绍
巩跃生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宋光瑞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郑州市名中医,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等。从事肛肠专业四十余年,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认真总结老师的经验,总结出了治疗肛门病和大肠病的一系列方药二十余种。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专利5项。多次被授予省、市卫生先进工作者,郑州市跨世纪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