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网北京消息周秋连: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社区还存在分类知识掌握不够、分类不科学、投放混乱等现象,基层还需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倡导,动员广大居民科学分类、有效分类,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实施,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深秋,北京市通州区梨园街道大方居社区开展了“趣味分类,环保家园”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认真交流、切磋垃圾分类中的疑问知识点。
春晓社工与辖区志愿者明确活动分工,负责签到、3个垃圾分类游戏指导、垃圾分类宣传分享和奖品兑换等具体工作。社区居民站在垃圾分类“趣味大富豪”上说道:“这个可回收垃圾说三种,我知道,塑料水瓶、纸箱、金属易拉罐对吧?”旁边的居民开心地说,“这姐姐一看经验丰富啊!大家过来学习学习。”旁边的社区居民也加入科普垃圾分类中。
在3个游戏摊位中的社工、志愿者各司其职,一个负责积极号召小区居民参与,一人负责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纠正居民日常错误的分类行为,加深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在垃圾分类套圈活动环节,有社区居民提出自己建议。由于垃圾种类较多,很多老年人不能全记得住。对此,社工总结了几个特点:吃的放厨余、卖钱的放回收、化学算有害、剩余是其他。让个人的宣传普及带动社区家庭参与,丰富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形式。
活动结束后,春晓社工组织社区工作者们召开了总结反思会,复盘活动开展的优缺点,评估活动成效。参加的居民表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活动形式很好。游戏设置部分内容涉及垃圾分类部分,志愿者掌握还是需要指导的。社区工作者不属于专业社工对部分的活动开展流程细节,掌握并不了解。建议社工可以提前开展培训、活动预演,确保志愿者知晓垃圾分类更全面的知识,正确解释和科普,保障活动过程遇到突发事件与各方的协调,有效处理。
通过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科普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深入了解绿色环保的意义,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低碳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有序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明确居民垃圾分类责任,增强居民正确分类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