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菏泽定陶区马集镇:深挖文化内涵,环境提升为“人文马集”添彩-三农建设-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三农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三农建设

菏泽定陶区马集镇:深挖文化内涵,环境提升为“人文马集”添彩

发布时间:2023-05-08 20:15:04

   太铭文化网络消息:近日,山东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牛杨村的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跳舞的、散步的、闲聊的,笑声此起彼伏,硕大的广场被和谐的氛围笼罩着,俨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中心广场的旁边是农耕主题公园,硕大宽敞,用石磙堆成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景观雕塑矗立在花草丛中,厚重而大气。打场、入仓、耕耘、播种等农耕场景,在长廊的喷绘里一一展现。修复一新的老磨坊里,古老的石磨、泛黄的年画、斑驳的碾盘、古朴的馍篮成了“农耕文明”的“讲解员”,仿佛在诉说着先辈们的奋斗故事和乡土情怀。

  在广场边的文明实践专栏里,长长的捐赠光荣榜印在墙上十分醒目,干部、村民义务参与人居环境的照片喷绘成画,悬挂在主街两旁,引领和督促村民爱护好人居环境。

4_副本.jpg

  “农耕主题公园里的130余件‘老物件’都是群众捐赠的,为了彻底整治人居环境,我村群众自发拆除破院落7个,清理闲散荒地13处,供集体无偿使用。此外,还有很多村民捐钱捐物和义务出工,现在‘共治共享’成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统一理念。”村支书杨绍勇说。

  在平时的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采取“全民发动”与文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活”农户自己干,“大活”村委会协调志愿者和公益岗集体干,并推行“门前五包”和“胡同长”制,确保了管理的“无缝衔接”。在《村规民约》中,明确了“胡同长”制和“评比积分”制实施细则,在宣传栏上设立“光荣榜”“曝光台”,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机制的长效落实。

  按照“一村一韵一特色”原则,马集镇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路肩绿化、村庄景观化等专项行动,打造了“民俗村”“红色村”“历史村”“旅游村”等20余个美丽宜居特色村,并整合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真正让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串成线连成片,辐射功能大幅增加。

  马集镇按照“宜绿则绿、宜园则园、宜景则景”的原则,见缝插绿、因地设景,全面实施乡村的微改造和精提升,以最小成本实现村庄的旧貌换新颜。“我们马集镇通过发掘古曹国和左山文化,氾阳河农耕文化,五里长寨乡土文化,马集红色文化等,建设特色主题公园8处,乡土文化广场20个,小品景观30余处,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新的村风民风,汇聚乡村振兴力量,让‘人文马集’这幅壮美画卷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镇主要负责人孔磊说。(文/梁晨)



农业科学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菏泽定陶区马集镇:深挖文化内涵,环境提升为“人文马集”添彩-三农建设-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