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网湖南消息(记者曾少三 通讯员贺国静 申书涵) 10月22日,邵东市水东江镇组织辖区内邵东市人大代表、邵东市政协委员及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对古树名木保护、曾丙熙故居修缮、桥边塘农贸市场建设、仙鹅村产业路及蒸水河沿河风光带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实地视察调研,以“脚底板下察民情”的务实作风,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
代表、委员们首站来到孟公村,在一株树龄达1100年的古樟树下驻足察看。枝繁叶茂的古樟亭亭如盖,见证着水东江镇的岁月变迁,也印证着该镇生态保护的扎实成效。大家仔细询问古樟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镇政府近年来在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据了解,水东江镇境内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名木达100余株,这些“活化石”已成为全镇生态保护的鲜明标识,更是群众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

离开古樟树,代表、委员们随即前往曾丙熙故居。大家与周边居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故居历史沿革、现存困境及群众保护意愿,围绕“如何修、怎么护、怎样用”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既强调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历史风貌,也提出要结合本地文化底蕴挖掘故居内涵,让历史遗存“活”起来,切实守护好水东江的文化根脉。
民生关切处,调研脚步急。在桥边塘农贸市场规划选址现场,代表、委员们的目光聚焦于群众“赶集难、赶集险”的痛点问题。“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人车混行太危险!”“盼了好几年,终于要建正规市场了!”土生土长的桥边塘片区代表难掩激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市场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建设时序等情况,大家沿着选址地块实地察看地形地貌,结合群众出行习惯、周边产业分布等实际,就优化出入口设计、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建设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力求让新建市场既解“安全忧”,又暖“民生心”。
“路通产业兴,景美民心畅!”在已完工的民生实事项目现场,代表、委员们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行走在仙鹅村产业路上,平坦的路面蜿蜒向山,直通佘湖山景区。“以前进山绕远路,现在这条路打通了‘动脉’,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能把佘湖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家纷纷感慨道,这条产业路不仅是群众的“便民路”,更是串联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将为水东江镇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山青”到“水秀”,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沿着蒸水河沿河风光带漫步,碧水潺潺、草木葱茏,岸边健身步道上,村民们或悠闲散步、或驻足观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民生图景跃然眼前。“自从风光带建好,每天都来散步,比城里的公园还舒服!”路过的群众笑着向代表、委员们介绍。在实地察看风光带养护管理、配套设施运行情况后,大家对这一“网红打卡点”的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风光带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水东江镇生态惠民的生动注脚。

此次视察调研,代表、委员们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访群众、议对策”的方式,既全面掌握了各项工作推进情况,也精准收集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梳理群众诉求和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高质量建议案、提案,切实履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职责,传递好“代表委员声音”。
据悉,邵东市水东江镇将继续抓好人大、政协工作,秉承人民立场,持续聚焦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常态化组织代表、委员深入一线察实情、解民忧、促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为水东江镇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政协智慧和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