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钟鹏 李红运) “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干净整洁是基本前提。”今年来,新邵县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新邵县委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强县和全域旅游活县的战略为主目标,坚持以乡村振兴树标杆为工作导向,营造优美、舒适整洁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景区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景区形象,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景区安全生产服务质量。
近日,该处把白水洞旅游区环境卫生整治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仗”,发扬“办实事、开新局”的精神,党群合力开展白水洞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发挥党建引领,凝聚攻坚整治合力。白水洞管理处突出一面党建旗帜引领,成立领导小组,在一线督导环境卫生整治;成立环境整治专班,配足配强队伍力量,突出“宣、整、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参与整治,整合综合执法大队、公安、严塘镇、白水洞村、龙脊村以及研学基地等单位多部门力量,成立1支30余人组成的攻坚突击队,集中攻坚一批难点问题。自今年12月以来,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非正规堆放点10余处,清理景区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河岸垃圾200余吨,清理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棠溪河景观带以及景区周边河道排水沟50余处,共计10公里,拆除违章搭建6处,菜地清理、绿化补栽约10亩,绿化带杂草清理、修剪树枝约60余亩。
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整治氛围。一方面由工作组牵头,指导成立物业管委会、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考核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入户走访、村村响广播、宣传车辆,院落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升百姓认知度和参与度,赢得支持。
集中环境整治,美化乡村旅游环境。根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细化分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景区游览参观路线周围的所有垃圾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清理,确保不留死角;对违规搭建、乱堆乱放、占道停放、占用绿化带种菜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现场劝导整改;对景区所有枯树烂枝进行清理,绿化补栽、菜地清理,进一步改善了景区内村落整体美观效果。
完善配套建设,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综合服务功能,合理选址建设红白喜事办理点、摩托车辆停泊点、农耕设施杂物存放点以及垃圾转运收集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白水洞管理处党组书记、处长张春辉表示:“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白水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加大旅游区环境整治力度,要真正让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据介绍,该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为景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涉及305户共863人,今年白水洞景区共接待游客36.3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7.6%,带动综合旅游消费达8000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3%。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