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构建更加紧密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等方面,介绍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与实践,分享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展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前景,引发广泛关注。
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共同愿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根植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国智慧,充盈着对人类共同命运与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运用,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需求与期待,为全球在尊重网络主权的基础上,推进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进数字生态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基础。数字为证: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截至2021年底,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运用互联网、有效治理互联网,中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为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北斗成为全球重要时空基础设施,中国云计算积极为非洲、中东、东南亚国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云服务支持,连续多年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加强双边、区域和国际对话与合作,致力于与国际社会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互联网普惠包容发展,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今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不断彰显出造福人类、影响世界、引领未来的强大力量。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繁荣、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白皮书郑重宣示:“中国将一如既往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与各方一道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全人类。”面向未来,广泛凝聚理念共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用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