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农业科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热线:13718281038

全国服务热线:010-57123792

白求恩大夫曾在上卸甲河村——白求恩精神践行者赵廷凯-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联系我们

农业科学网
手 机:13718281038
电 话:010-57123792
地 址: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夏B座

经济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专访报道>>经济资讯

白求恩大夫曾在上卸甲河村——白求恩精神践行者赵廷凯

发布时间:2023-11-28 22:14:02

在举国同庆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之际,我愿在农家小院将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平山县上卸甲河村及其白求恩的精神践行者,赵廷凯的红色传承故事分享给大家。

  在山清水秀,英雄辈出,红色传承渊源流长的上卸甲河村上有个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赵廷凯。只要你在百度上把他的名字和白求恩敲在一起,很轻易在中国或河北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等官网、中国红色旅游网、燕赵人民网、河北新发布、石家庄新闻网、爱平山网、大众网、搜狐网及河北青年报等大众媒体上看到对他的有关报道。由中共平山县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干部生活》2019第1期23页中有篇“老区平山雷锋多”文章中表扬了像刘国明等老干部的先进事迹。文章最后部分写到“平山县雷锋式的个人首推赵廷凯。老赵原是包钢纪检干部,退休后回到故乡平山县上卸甲河村,好事办了一大车......”占了很大篇幅。我作为家乡一分子,深为赵老这个普通共产党员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不畏艰难、求真务实、查明真相、还原历史史料的动人事迹所感动。

  赵廷凯,1943年出生,他自幼就听父辈常说,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曾在他家隔壁韩朝永、胡梅梅夫妇家住了好长时间,还把手术室设在村两户村民家里。他从小就以白求恩住他家隔壁为荣,幼小的心灵被白求恩的科学救治伤员,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所感染,不知不觉白求恩成了他一生崇拜的偶像。

  1960年,抱负不凡、风华正茂的赵廷凯踏入包头市进入包钢。他处处以白求恩、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功绩显赫,多次获得包钢总公司及包头市劳模的光荣称号,很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尊敬。1997年,他在包钢纪检干部的岗位上要求提前退休回老家。一是方便尽孝年迈的父母,陪二老安度晚年。二是发挥余热,要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赵廷凯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后心情无比激动,他随手写下“山是家乡美,水是故乡甜;人是家乡好,月是家乡圆;事实非如此,只因爱乡情节牵;十七别故乡,一晃数十年;身虽在寒外,心在家乡栓;期盼家乡好,旧貌变新颜;山清水更秀,物丰人畜安”以表达当时激动的心情。

  2008年,赵廷凯偶然看到《非凡岁月》这本书,里面讲述了白求恩在平山龙窝村、花木村救治八路军的情况,却对上卸甲河村只字未提。他马上查阅平山县党史,结果也没有相应记载,他感到非常惊讶。白求恩在中国援华抗战18个月里,在我们上卸甲河村就驻扎了3个月救死扶伤,白求恩这段重要的历史足迹怎么会消失呢?他决心查明真相,还原历史史料。十多年来,赵廷凯走访了平山及石家庄10多位仍健在的知情者,请见证人写证明材料;还赴北京拜访了曾与白求恩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多方搜集查阅有关白求恩来华的抗日史料。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北京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8年初,赵廷凯以研究白求恩在平山抗日历史的专家身份,被邀请参加了北京举行的“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援华抗战80周年座谈会”。他以《白求恩在平山县卸甲河村一带的历史足迹》为题,用大量的历史依据,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还原了白求恩的这段革命历史,与会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赵廷凯说,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一直鼓励着、影响着自己,这也是他自己长期坚持研究白求恩精神的动力和源泉。

  1938年9月,聂荣臻司令员率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由五台县撤到平山县驻于蛟潭庄。军区卫生队(即后方医院)由廖明亮、江一真率领先驻扎上卸甲河村,时有伤员200多名。10月11日至28日聂荣臻司令员等来村驻扎在村街北赵廷连的家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就在这里带领医疗队救治伤员。秘家会村的韩占元当时在这个医院担任护士。

  新加坡星洲日报战地记者黄薇,1938年10月中旬随抗敌剧社来上卸甲河慰问伤员看白求恩作手术。她在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回到抗战中的祖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们的目的地是河北平山县的洪子店,中午路经卸甲河,这里有一个伤兵医院,收容二百多个负伤战士,我们要向他们慰劳致敬,准备在此地停留两个钟头……回到卫生部去吃了午饭,我们四、五个人一同到手术室参观白求恩大夫施行手术”。

  1966年12月22日,福建日报发表了福州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老红军赵徳胜的《白求恩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文。文章开头:“1938年春天,我在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卫生部担任司药,住上卸甲河村。有一天,听说白求恩同志要来我们分区工作,我们非常高兴……白求恩同志进了病房,不仅很细心地查看每个伤员的伤口,而且对伤员的衣服、用具、被子等等都非常认真地检查。当时,我们收容了从五台山战斗转运来的二三百名伤员,白求恩同志一个一个地作了认真的检查,亲切地询问,因为要通过翻译,检查一个伤员需要很长时间,部长再三地劝他吃饭,他仍然坚持看完。他这种不顾疲劳,对伤员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一个外国人,会这样关心我们的伤员,当时我们有些同志感到不大理解,后来知道他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大家便更加尊敬他。白求恩同志个子很高,当时做手术没有手术台,常常弯着腰连续做五、六个小时的手术。有时,从上午一直工作到深夜,不管手术时间多长,每次做完手术之后,他不是去休息或吃饭,而是先到病房,看看刚做过手术的伤员情况,治疗处置情况和护理情况,直到看完交代清楚,他才放心……白求恩同志虽然离开我们27年了,但是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却深刻印在我的脑子里。20多年来,我曾工作过的地点,多数都记不起来了,但我同白求恩同志在短短几个月内一起工作过的卸甲河村,却永远也忘不了”。

  上卸甲河村,胡梅梅老人家大门楼上方至今挂着一个“白求恩旧居”木匾。屋里的正墙上挂有保存完好的白求恩的画像和白求恩穿着白大褂在给伤员做手术的照片。胡梅梅老人说:“白求恩曾在俺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别看现在的房子旧了,但当时俺家的房子在全村是最好的。白求恩的工作热情令人敬佩,至今还保留着白求恩医生当年救治伤员的一些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品”。

  张业胜老人,98岁,原北京陆军总院副院长,他曾和白求恩在上卸甲河一起工作过;李杰老人,北京离休干部、证明白求恩驻扎上卸甲河村。

  韩朝福老人,1926年出生,离休老干部证明:回忆白求恩在我村抢救伤员的几点情况:

  一、时间大概是1938年一段时间(日本进攻小觉后)具体时间以档案记载为准。

  二、医务室手术地址:我村街北胡同中间东边两间西房,设备极简单。

  三、当时只知道外国医生不远万里来中国救死扶伤对群众启发教育很大。

  四、当时几点见闻。1、亲眼见过担架担伤病员衣服还有血渍马上进行治疗。也见过几个外国医生到青怀叔家。2、老百姓腾出好房子当病房,缺护理,村里抗联会派人去。群众积极参加,端屎端尿,亲如一家。对锯腿的吊起来,一定时间不让喝水怕大出血要命。3、缺医少药极其困难,由地方医生积极协助,搞些草药治疗。后来听孙医生,外号孙猴子说的。此人后来居住康家庄病故。4、医务废物包括锯下的腿和胳膊都埋在村北兰池边的河滩里。5、看到外国医生在河边洗澡,有男有女穿三角裤洗澡,当时思想落后,觉得很奇怪。

  总之,军民鱼水情,和外国医务人员都是一家人。他们给老百姓看病,热情治疗,分文不要的共产主义精神,大家团结起来,一切为打倒日本救中国不当亡国奴而奋斗。

  我叫韩朝福是上卸甲河村人,当时年幼参加儿童团。现在90多岁了,是抗日时期离休干部。此材料于2016年6月12日在石家庄家里本人亲笔写。

  韩朝俸老人,1928年出生,共产党员。他说:“经我回忆在我十来岁的时候,1938年,八路军的医疗队,并有一名外国医生白求恩曾经驻我们村一段时间。他给伤病员作手术的手术室就设在我老家祖上的房子(村东大巷子路东一院内,西北房两间)里。我多次看到过大个子、大鼻子的白求恩医生”。

  韩朝新、韩朝琪等证明,听父辈或祖父辈讲白求恩在卸甲河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故事如雷贯耳。

  白求恩在卸甲河不仅救治伤病员,还为很多村民治病,例如,为韩朝良的奶奶和铁沟村张振英作过庞大的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村民们纷纷赞扬白求恩和蔼可亲、医术高超、吃苦耐劳、先人后己。但也有村民说,那个外国医生工作特点是嘎嘣脆,实在没法儿了,就是咔咔地锯腿,锯胳膊,听着有些残忍。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为了保住伤员的生命,采取的不得而为之的截肢手术啊。

  白求恩在华短短的十八个月里,他所带领的医疗队属于流动性质的。当年曾到平山多个地方如常峪、蛟潭庄、花木、霍宾台等地救治伤员。他曾多次来到上卸甲河,并在卸甲河几个月救死扶伤抢救伤员及为群众看病,他把对人民、对同志极端热忱及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留在了这片热土上。这既是上卸甲河的荣幸也是平山的光荣。

  建国后,为追寻白求恩的足迹,传承白求恩精神,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派出医疗队进驻上卸甲河村。

 1967年4月,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乡医疗队在村驻扎两年,分别住在赵文宝、梁根柱等家中,培养、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并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服务。例如为村民靳正欠、韩联兵治疗急性脑膜炎,挽救了二人生命;王敬忠医生为蛟潭庒一个被摩托车撞碎脾的呂同志做过切脾手术。王医生被采访时说:“当时他们能在白求恩当年做过手术的炕上做手术感到无比幸福自豪,一个心思治病求人。当时屋内昏暗,他们在院里及屋内各放一面镜子,利用光的折射解决作手术光源不足问题;韩爱婷12岁那年,臀部左侧长了一个枣儿大的囊肿,白衣战士就是在白求恩手术室为她做了根除手术,至今这个小印记还在。

  1975年5月,解放军301医院派出30多人组成医疗队进驻村,其中有全国著名心脏专家黄宛、骨科专家吴志康。人民日报曾作过报道。医疗队员有的住在白求恩住过的房子里,还是用当年的白求恩手术室。他们发扬白求恩精神,救死扶伤,为附近村民看病。成功地为韩彦花做了子宫囊肿、胡永秀子宫肌瘤、林芝胳膊骨结核及韩二梅肿瘤切除手术等。医疗队在此下乡半年,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赤脚医生,其中有本村的韩朝山和赵翠云、铁沟村的胡尚华和西磐石村的焦买林等。

  2014年10月4日,加拿大友人来上卸甲河,参观白求恩当年住过的房子和手术室。2015年5月由中国和加拿大组织的医疗队再次来上卸甲河为学生和群众义诊。

  2019年9月26日,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明,河北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现科等一行12人来上卸甲河村,为编写《白求恩与河北》一书,重走白求恩路,调研采访河北省白求恩式模范医院。

  多数村民评价赵廷凯是大孝子。他退休回乡后把父母居住几十年的老屋翻修改造,改善居住条件,让父母安度了晚年。赵廷凯和白求恩是一样的人,大公无私。他在调研白求恩在平山抗战史料的同时,先后出资10多万元更换村里的自来水管;给村幼儿园打井、购买锅炉、硬化门前路面;给村里文化站购买锣鼓;在“老君堂”庙宇安装警示钟;出资雇人保护“老君堂”沟的古柏群;资助本村贫困大学生赵二波完成学业,赵廷凯自掏腰包助乡亲们的好事举不胜举,而他一个普通退休干部每月只有几千元的退休金。当问及他的动机时,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多行善事,传承家风。多做一些对家乡有意义的事情,传承白求恩精神”。

  也有个别村民认为他是个大傻子。自己领着国家退休金,儿女在深圳和珠海工作,各个优秀,生活富足,自己快八十的人了不去享受天伦之乐,却整天搭钱吃苦受累搞这些,图啥哩;赵廷凯的街坊,孙辈赵秋生说:“赵老老白天四处奔波,起房盖屋。夜里奋笔疾书,研究白求恩精神,睡眠特少,眼里常充满血丝。有段时间病倒住院,真让人心疼”。耳濡目染,赵秋生深受赵廷凯的精神感染,抽空也去搭把手,帮帮忙。赵廷凯侄子赵春生说:“原来认为雷锋式的人物是假的,是虚构的,现在从他二伯伯身上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雷锋精神,渐渐地,二伯伯成了他心中的偶像”。在《白求恩纪念馆》建设中,赵春生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装潢、展板等设计工作。

  平山县党史办副主任郄新龙表示,他非常赞赏赵廷凯积极探究白求恩在平山抗日历史的执着精神,也很支持他的工作。有关白求恩在平山抗战的史料,目前说法确实不一致,亟待考证统一。白求恩及其带领的医疗队或医院,曾在卸甲河生活工作过的史料,目前平山县党史没有记载,可赵廷凯提供的证据很有说服力。他表示,白求恩所带领的医疗队属于流动性质,当年曾到平山多个地方救治伤员。他打算近期去拜访赵廷凯,结合平山村庄考工作,与赵先生一起继续研究完善相关史料,然后报请省党史研究室,经甄别后再对白求恩在平山的抗战史料进行补充完善,还原历史真相。

  为深切缅怀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力弘扬和传承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赵廷凯要在白求恩驻足过的这片热土上自费建立“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包括三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矗立了“白求恩塑像”已完成。2018年9月19日一大早,村口小广场北侧的一面墙上贴着毛主席《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小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乡亲们扶老携幼赶过来参加活动,小学生们也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载歌载舞。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袁永林将军及副会长马国庆;河北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长刘进昌及其秘书长李现科(常务副会长);河北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张颢;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张巨波及平山县副县长郝春燕等出席了隆重的雕像揭幕仪式。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刹那间,随风舞动的红丝绸缓缓落下。只见一尊3.8米高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像”活灵活现地矗立在上卸甲河村口小广场上。塑像背对村里雄伟壮丽的标志性俊山髽髻(zhua ji)”寨,面向南北穿村而过的太行山东麓冀晋交通要道,即S527省道。让过往上卸甲河村的人们,可随时随地瞻仰白求恩的英容,同时提醒人们牢记并传承白求恩精神。

  揭幕活动最后,袁永林将军说:“赵廷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自己出资建造了汉白玉的白求恩塑像,充分证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白求恩精神的研究上,他是真正的白求恩精神的传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了毛泽东所提倡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个项目是建设“白求恩纪馆”。赵廷凯筹集资金50多万元,投入到该项目中,预计2019年10月底完工。纪念馆二层小楼,300平米,坐落在白求恩曾居住过的胡梅梅大娘家门口东侧。该项目落成后将白求恩相关用品、史料一并展出,供后人参观学习。

  第三个项目是建立“白求恩医院”,正在筹划中。为了将白求恩精神进一步传承,落实于行动,为当地村民解决就医难的问题,他下一步是筹建一个“白求恩医院”。这是一个民心工程,难度很大,希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造福一方百姓。

  上卸甲河,这个小山村处在红色革命老区,白求恩大夫曾经在这里奋斗,他把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负责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留在了这片热土上。

  上卸甲河村的赵廷凯,就是典型的白求恩精神的践行者。祝愿“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的梦想早日实现。祝愿上卸甲河的红色传承精神发扬光大!祝愿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标签: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10-57123792

微信咨询
白求恩大夫曾在上卸甲河村——白求恩精神践行者赵廷凯-经济资讯-农业科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