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国网北京消息周秋连、红樱桃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重走长征路及各红色记忆点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周秋连在六郎庄烈士陵园门口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总编周秋连、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2025年7月1日,这天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乘坐北京市内公交321路车转459路,在丰益桥北公交车站下车,几经周转,来到东管头村益泽公园内。向抗日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解放战争十八烈士墓,进行缅怀默哀献花和鞠躬礼等仪式。
东管头村益泽公园内解放战争十八烈士墓
随后,再转公交车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村公交站下车,去到海淀公园路南口的六朗庄村路口进去到烈士纪念碑哪里。可从公交车站下车走到六朗庄村委会门口,导航显示就是这里进入,可是门口保安就是不让进,说他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烈士纪念碑,要我往北走去问问,后我就是沿着海淀公园路往北走、在六朗庄北停车场哪里,导航消失了,我进去停车场问了一下车场管理人员,车场管理人员很热情的告诉我,烈士纪念碑就是在停车场西面的哪个长满很多松柏树的地方,可是因为现搞工地建设直线这边无路可去,他建议我从南或北面绕道而行。因为我现已看到了烈士纪念碑的位置了,后便沿海淀公园路往南走,在六朗庄村口哪里再次求助门卫放行,让我进去拜祭革命烈士慕、纪念碑,可门卫就是不让,后无奈之下,我想着这个入口不行应该另有入口,便从海淀公园路南口到六朗庄桥右转进入北四环西路,一路未见到有入口,走到交叉路口便右转往北到了昆明湖路、其中有个六朗庄公园可惜在路西,与烈士碑哪相对的啊,我只能是再次往北前走,直到再有路口右转到了新建宫门路往东,一直往东走,还是没有看到有路口进入,再就是又是走到了海淀公园路北口,只能再右转进入海淀公园路往南走,一路上我问了很多人都是不知道有烈士墓和纪念碑,包括一路上巡逻的治安辅警。后又是在六朗庄北停车场哪里才远远的拍了张照片。走了一个多小时未找到入口心有不甘,随后就是拨打多次01012345电话,说明想去六朗庄烈士纪念碑哪里去看看,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要我等他们电话,我在北四环西路的六朗庄桥、写有六朗庄村石头旁等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未见回复,天快黑了就只能带着遗憾回家。
可能是因为我拨打01012345电话,得到了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的非常重视。7月6月,海淀区国资委-海国投集团的工作人员李晨代表,会同工地的保安和我一起来到了六朗庄烈士陵园,对烈士墓举行简单而庄重的默哀、鞠躬礼等仪式。后海淀区国资委-海国投集团李晨专门驾车陪同我参观了宏伟浩大的中关村论坛大楼。7月8日北京01096181电话回访,我说:非常满意。谢谢政府!
会同海淀区国资委-海国投集团和工地的保安一起对烈士墓举行简单而庄重的默哀、鞠躬礼等仪式
北京海淀区六朗庄烈士墓、纪念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村,是为纪念1948年12月平津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7支队,在五塔寺战斗中牺牲的数十名烈士而建。海淀区六郎庄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于1966年4月建立烈士墓并树立纪念碑。原址位于晚清重臣张之洞宅院遗址处,利用村中真武庙石碑改刻而成。
现纪念碑坐北朝南,主体分为三部分,主体由汉白玉碑座和碑身构成,高0.5米的汉白玉碑基座,高2米的汉白玉碑身体,阳面镌刻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及立碑时间、单位,阴面记载烈士牺牲经过及立碑单位信息,碑首浮雕云纹与红色五角星组合图案。后方墓冢覆盖水磨石板,四周种植有月季、塔松和垂柳等植物。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
对烈士墓鞠躬礼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村,矗立着这座庄严肃穆的六郎庄烈士墓。这座墓是北京市首批革命文物之一,见证了五塔寺战斗的英勇壮烈。
五塔寺战斗:历史不曾忘记
1948年12月,东北野战军(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到达北平(今北京),与华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今北京)的合围。
在六郎庄村地下党员的接引下,其中一支小部队在深夜进驻了六郎庄村,战士们在村中的院墙边席地而卧。第二天,早起的村民发现了,都很震惊。因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进驻的部队并没有打扰任何一家村民。后来村民得知这是共产党的部队,对部队的进驻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邀请战士们到家中住宿,有的村民家还建立了战时临时包扎所和部队伙房。
12月15日,这支小部队从六郎庄村出发,向西直门方向搜索前进,逐一清除北平西郊国民党守军据点。战士们在西直门附近遭遇守军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巡逻部队,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我军击退了守军坦克的多次反扑,歼敌百余人。
当日夜晚,部队继续向五塔寺等据点展开攻击。固守五塔寺据点的守军负隅顽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解放军的英勇战斗最终攻克了守军在五塔寺的据点,但不幸的是,有40多位解放军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六郎庄村的地下党员得知消息后,深夜组织村民去五塔寺,把40多位烈士的遗体拉回了村里,进行了安葬。
五塔寺战斗是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扫清了障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五塔寺战斗的旧址,也就是如今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五塔寺塔身上留有的弹痕仿佛依然诉说着那场战斗的。
修墓立碑:英烈值得铭记
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人间。1966年1月,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六郎庄贫下中农协会决定为牺牲的40多位烈士,建立烈士墓,树立纪念碑。但是遗憾的是,村民不知道这40多位牺牲战士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建墓立碑之时,并没有刻上烈士的姓名。
1990年11月,六郎庄村党支部决定对烈士墓重修再建。整修后的六郎庄烈士墓扩大了墓地规模,形成了近600平米的烈士陵园。2022年,村里又对陵园进行围墙修复和园内树木补植。
历史的尘埃曾一度掩盖了这些烈士的名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却时刻提醒着:墓下的每一位烈士,都是值得铭记的英雄。
2023年4月,在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烈士寻访小组,正式启动对六郎庄烈士墓烈士和烈属的信息查询工作。通过走访、查询、对比,辗转多地、几经周折、历尽艰辛,当年年底,终于找到了其中28位烈士的名字,并为其中5位烈士找到了亲人。这28位烈士的名字也镌刻在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烈士英名墙。
2024年的清明节,六郎庄烈士墓的烈士们墙上有名,墓前有花。让英烈不再无名,让英魂得以安息,烈士寻访工作将永远在路上……
六朗庄烈士墓
已确认的26名烈士信息
烈士寻访小组表示,“寻找烈士的名字”仍在继续。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挖掘线索,追寻其他六郎庄烈士墓的烈士姓名。为已经找到的烈士开展寻亲行动,找到他们的后人,并协助有祭扫意愿的后人前来北京祭扫。
现将截至目前已经寻找到的28位六郎庄烈士墓的烈士信息公布如下,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他们寻找亲人。
曹玉文: 23岁,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1946年7月入伍。(已找到亲人)
陈自玉:(裕) 25岁,辽宁省凌源县三道河子公社,1947年6月入伍,1948年2月入党。(已找到亲人)
高桂林: 30岁,辽宁省阜义县六区七家子村,1948年3月入伍。(已找到亲人)
丛海珠: 21岁,辽宁省建昌县六区佛洞村,1947年1月入伍。
丁(于)国: 19岁,辽宁省建昌县皮丈子区,卫生员,1947年10月入伍。
李庆益: 21岁,辽宁省朝阳县四区羊山村,副班长,1947年1月入伍。
李云合: 22岁,辽宁省建昌县六区佛洞村,1947年入伍。
刘成云: 27岁,辽宁省建昌县大际公村,1947年10月入伍。
刘存之: 31岁,内蒙古敖汉旗四区白沟,1948年5月入伍。
刘友: 23岁,辽宁省建昌县大乌兰村,班长,1946年6月入伍,1947年10月入党。
卢万臣: 23岁,内蒙古敖汉旗三区官家池,1947年4月入伍。
马香凌: 36岁,辽宁省朝阳县七区石杖子村。
孟献尧: 18岁,辽宁省建昌县二区坤品沟村,1947年11月入伍。
任 庆 :31岁,辽宁省建昌县承相村,1948年5月入伍。
史汉玉: 27岁,辽宁省新东县大丈子村,1948年2月入伍。
隋成合: 25岁,辽宁省建昌县十棵树村。
王 勤; 20岁,辽宁省建昌县四区北庐村,1947年5月入伍。
王凤海 :21岁,辽宁省阜义县八区房台关村,1948年3月入伍。
王作福: 31岁,辽宁省建昌县八区二道仗子村,排长,1946年7月入伍,1947年8月入党。
武尚书: 26岁,辽宁省锦县小明区,1948年7月入伍。
徐 贵: 25岁,内蒙古敖汉旗四区白沟,1948年4月入伍,1948年4月入党。
杨景清 :31岁,辽宁省建昌县二区。
张 信 :26岁,辽宁省建昌县三区三家子村,1948年6月入伍。
张振清: 22岁,辽宁省新东县,1945年7月入伍。
赵国申: 25岁,辽宁省建昌县乐伯寿,1947年9月入伍。
祝振华 :31岁,河南省汲县,1948年11月入伍。
刘汉魁:
郭 瑞:
(以姓氏首字母排序,均据烈士档案记载,地名为旧称,个别信息可能跟实际情况存在误差)
由于年代久远,行政区划可能已多次调整,地名也发生变化,再加上当年的记录。可能存在错字、别字等情况。
北京海淀区六朗庄烈士墓,2014年被正式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4年确认其文物保护级别为海淀区级。2025年4月海淀镇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明祭扫活动,退役军人代表对碑体进行全面擦拭,全体人员敬献花篮并集体默哀三分钟。活动强调要将烈士精神转化为基层工作动力,推动文物保护与红色教育相结合。
中关村论坛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