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连:一名普通农民的精彩人生
来源于:http://sdzgw.cc/h-nd-78.html?nSL=%5B0%2C1%2C2%2C5%2C6%2C7%2C9%2C10%2C11%5D#skeyword=%E8%AE%BF%E6%97%B6%E4%BB%A3%E4%B8%AD%E5%9B%BD%E7%BD%91%E6%80%BB%E7%BC%96%E5%91%A8%E7%A7%8B%E8%BF%9E&_np=0_35
二维码
作者:周秋连来源:时代中国网网址:http://www.sdzgw.org/
清风网讯:(特约记者周文荣通讯员张秀)周秋连,1962年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灵官殿镇的双善村里,1978年高中班毕业回家。为了生计,他一边种地,一边参加湘潭大学法律专科函授学习。他学过油漆工,开过玻璃店,开过手扶拖拉机,小四轮,进过工厂打过工、开过小车,当过业务主管,进过机关,担任过要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周秋连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思想穿越时代的敢为人先的冲天牛劲。数十年来,无论命运把他抛向何处,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这些年来他到底看了多少名著,记录了多少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记得每天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在学习中、写作中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平日里,周秋连有个特点就是在衣兜里始终揣着笔和本,不论走到哪里,不论时间早晚,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晚上回到家中再进行认真整理。
数十年来,他先后辗转于多个城市,从湖南农村到广东、北京,经过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没有放弃对文学如饥似渴的追求。在艰苦的劳动中,历练了他的人生经历,积淀了他从事新闻、文学创作的功底,他如同一部摄像机,把每天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激励着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鼓与呼,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正能量。他先后发表了20多首诗歌,30多篇散文,2000多篇新闻、图片。
周秋连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他2011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进修法律知识;他为了加强自身休养,进入佛门潜身佛学研究工作;他做公益,为支持山区贫困学生学习捐款捐物,为特困家庭提供智力支持。他为了工作方便,购置了电脑,不耻下问,向人求教电脑操作知识。我们不难想象,一个50多岁的农民,没有一点电脑基础知识,学会了电脑操作,要费多大的功夫,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为了新闻采写的需要,他还自学了摄影知识,拍摄出精彩的图片;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心声,服务三农,创办了《时代中国网》,为大众提供展示平台,他学会了网页的制作,设计,稿件的编排。为了让红豆杉种植人发家致富,把红豆杉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他注册成立了红豆杉协会组织,并担任会长,利用《时代中国网》这个平台开展经验交流,扩大了红豆杉企业横向联系,积极主导或参与红豆杉行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制定,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加速推动红豆杉产业发展。
走进周秋连在北京丰台区租住的房间,不到30平方米,一张桌子挨着一张双人床。床的下层放着一床被子,床的上层和靠墙边还放着两个老式的立柜,上面摆放着各种名目的书藉。书桌上,除了一台台式电脑和一台手提电脑外,全都摆满了书籍。床底下还用纸箱装满书籍,他一回到房间,就荡漾在书的海洋。周秋连兴奋的告诉我:"我的生活很充实,白天在外采风,晚上在这张书桌上除非伏案读读书,都会写上几个小时。写困了、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醒后继续写。邻居早日进入了梦乡,我却伴着一盏孤灯,熬到天亮。写出生活中的烦恼;写出日子的艰辛;写出农民的希望和感叹。有时把写出来的稿件发了出去,有的被发表了,有的石沉大海。但我从不气馁,一直坚持着。现在我创办了《时代中国网》,要做的事更多,恨不得把一双手分成两双手来做。"打开他的台式电脑,翻看了他记在电脑上的日记,再现了他生命的轨迹。
我顺便拉开他的老式立柜的抽屉,周秋连的任职和社会的各种兼职聘书跃入我的眼帘。当代商报社·城乡观察部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民艺术家协会荣誉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选》编委会编委、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调研员、中国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专题部主任。《三农通讯》内参宣传部主任、《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华众维权报电子版副总编、《中华佛学网》宣传总干事,社科院《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广东联络负责人、《中国改革报》社时代周刊广东负责人。听了周秋连朴素无华的一席话,看到了他那一本本的聘书,那份执著与勤奋,一种令我敬佩之情由衷而生。我不由自主地点赞:"周秋连,你真行,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由于周秋连的不懈追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收获了多项荣誉。周秋连2008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8年受到《人民代表报》的表彰与奖励、2010年荣获"中华十大新闻工作者”称号、2011年分别获“全国新闻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魅力乡村建设十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选》出版座谈会暨新农村发展论坛会上入编的文章荣获贰等奖……2016年中国红豆杉行业科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首届健康中国公益春晚健康大使”荣誉称号、2017年“最具影响力科技创新成果奖“、2017年“中医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曾荣获“辉煌中国·时代精英人物”文化创意产业金奖等荣誉称号。
农业科学网: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编审:周玥
终审:周秋连
法律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向读者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准后我们会及时做出处理!
(1)凡带“农业科学网”电头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视频,版权均属农业科学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媒体、网站,使用稿件时必须保留原电头“农业科学网”,并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科学,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的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报道”或“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作者在10天内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科学网联系。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农业科学网所有!
联系电话:010-57123792 网监:13718281038 邮箱: rdbz@163.com。